新華網北京10月21日電(黃浩)21日下午,在題為“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”的國新辦發布會上,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,“十三五”期間,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1.42萬億元增長到2.21萬億元,研發投入強度從2.06%增長到2.23%??萍紕撔聦崿F量質齊升,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。
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,我國排名從2015年的第29位躍升至2020年的第14位。
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月21日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,介紹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有關情況。圖為發布會現場。新華網 發 焦非 攝
北斗全球組網、C919首飛
在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領域取得一系列突破
王志剛介紹,過去五年,我國在量子信息、鐵基超導、干細胞、合成生物學等方面形成一批重大原創成果。嫦娥四號首登月背、北斗導航全球組網、C919首飛成功、悟空、墨子等系列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。磁約束核聚變、散裂中子源等設施建設取得突破,國家實驗室加快布局,對高水平科研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。
高新企業增至22.5萬家
科技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
“復興號高鐵投入運營,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,5G、人工智能、區塊鏈、新能源等領域創新加快應用”,王志剛表示,“十三五‘’期間,科技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。尤其是,在此次新冠疫情過后恢復生產,支撐經濟平穩運行工作中,國家高新區和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各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。
數據顯示,北京、上海、粵港澳等科創中心加快建設,21家國家自創區和169家高新區成為地方創新發展“領頭雁”,高新區國內生產總值從8.1萬億元增長到12.2萬億元,五年增長超過50%。高新技術企業從7.9萬家增長到22.5萬家。
今年1-6月,國家高新區實現營業收入3.9萬億元,同比增長14.7%,利潤總額3515.8億元,同比增長17.7%,新增注冊企業22.3萬家,同比增長11.9%。創新創業呈現強勁的發展勢頭。
人才結構進一步優化
科技體制改革主體架構基本建立
王志剛還提到,過去五年,我國科技體制改革主體架構基本建立,科技人才結構進一步優化。研發人員全時當量從2015年的376萬人年增長到2019年的480萬人年,一批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快涌現,青年科技人才逐步成為科研主力軍。同時,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,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廣領域的科技開放合作格局。
“未來五年,我們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統籌發展與安全,堅持‘四個面向’,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構建新發展格局、促進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,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,為早日實現科技強國的目標努力奮斗。 ”王志剛說。
信息來源:新華網